党建引领:筑牢国企根与魂
菏建国投党委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治理,首创“七心工作法”,通过“红旗突击队”“党小组建在项目上”等载体,实现了23个党支部对69个建设工地的全覆盖。这一模式不仅强化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,更将工匠精神转化为生产力——2022年,公司营收达44.53亿元,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显著,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效突出。正如党委书记李信强所言:“党建不是‘空中楼阁’,而是项目攻坚的红色引擎。”这种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,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“菏建样本”。
在乡村振兴领域,公司累计投入750余万元,通过光伏发电项目、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,助力鄄城县什集镇等联系村实现增收创收。这种“党建+乡村振兴”的实践,彰显了国有资本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使命担当。
科技创新:锻造鲁班品质标杆
从菏泽大剧院到市立医院东院区,菏建国投以技术突破擦亮“中国建造”品牌。其承建的菏泽大剧院项目曾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,填补了菏泽建筑业国家级荣誉空白。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公司率先引入BIM技术,通过“直属项目部”管理模式,将市立医院东院区建设人员缩减30%,一期工程节约成本927万元。这种“数字化直采+集约化管控”的创新,与住建部推广的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理念不谋而合。
公司还建立了山东省首个职工大讲堂,十年间举办超百场技术交流活动,培育了一支拥有74名国家一级建造师的专业团队。正如副总经理刘敏在讲堂中强调:“数字化管理是企业内控升级的核心竞争力。”这种技术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策略,使其成功跻身全国建筑施工企业第一方阵。
改革攻坚:激活老牌国企新动能
面对管理模式陈旧等历史难题,菏建国投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,完成25家权属公司“党建入章”,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管理,公开招聘281个技术岗位。通过“强身、壮骨、造血、通脉”系统性改革,公司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,省外工程合同额占比提升至36%,并成功开拓南非市场。这种改革力度呼应了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建筑业“市场化经营机制”优化方向。
在投融资领域,公司创新融资模式,储备地产开发土地千余亩,融集资金36亿元,打造了改善型住宅标杆项目。这种资本运作能力,为其参与菏泽2025年总投资1029亿元的42个重点工程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民生赋能:构筑城市幸福空间
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更新,菏建国投始终站在民生工程一线。其承建的光明嘉苑、芦庄家园等项目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,响应了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要求。在菏泽2025年重点工程中,公司深度参与13个城建项目,涵盖道路桥梁、水系连通等民生领域,助力城市界面提升。这种“精品工程+民生需求”的双向奔赴,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32.9平方米增至41平方米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。
公司还投资1500万元建设企业文化展厅,成立文联下属8大协会,将文化建设融入工程实践。这种“硬实力+软文化”的组合,与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案例中的“邻里空间重塑”理念形成呼应。
绿色转型:绘制低碳发展蓝图
在双碳目标引领下,菏建国投积极探索绿色建造路径。其建材工业板块研发新型环保材料,建筑职教板块开设绿色施工课程,形成全产业链减排闭环。这种实践与全国超66亿平方米绿色建筑、23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。
公司参与的市体育公园项目,集成光伏发电、雨水回收系统,成为低碳园区示范样板。正如住建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案例所示,这种“科技+生态”的创新,正重新定义现代建筑的价值维度。
迈向百年强企的新征程
菏建国投的实践表明,国企高质量发展需要党建铸魂、改革破局、创新赋能、民生筑基的四维驱动。未来建议:一是深化BIM与CIM技术融合,构建智慧建造体系;二是拓展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市场,提升国际工程占比;三是建立绿色建筑评价标准,引领行业低碳转型。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战略下,这种“菏建模式”将为更多国企转型升级提供路径参考,持续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。
*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、学习之用,部分来源于互联网,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,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,请与小编联系,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,如情况属实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;如您有优秀作品,也欢迎联系小编在我们网站投稿! 7*24小时免费热线: 0530-5302211
创业服务
满足需求、解决困难;打造创业服务产业链!
品质保证
10年财税经验积累资深财税团队,专业会计团队
多元产品
社保托管、税务代办财务规划和咨询等增值服务
安全保证
慧账房财税造成错报漏报,无条件赔偿所有损失
信息保密
所有客户资料严格保密,保护客户隐私免遭外泄